歡迎來到廣東新通達鋼管廠有限公司!

熱鍍鋅帶鋼  |   熱鍍鋅方管  | 電纜橋架 |   熱鍍鋅穿線管 

新聞資訊
NEWS CENTER

新聞動態

中央電視臺~文明之旅欄目《佛教與科學》
中央電視臺~文明之旅欄目《佛教與科學》
倫理?道德?因果?責任【主持人】劉芳菲【嘉賓】樓宇烈先生(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)【嘉賓】潘宗光先生(香港理工大學榮休校長、諾貝爾化學獎提名人)【主持人】劉芳菲【嘉賓】潘宗光(香港理工大學榮休校長、諾貝爾化學獎提名人)???????樓宇烈(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)??中央電視臺~文明之旅欄目《佛教與科學》點擊觀看視頻??主持人:希望這方面的節目與交流討論能夠越來越公開公明、深入人心。?????因果關系,恰恰是科學的方向,我們科學是我們看到的一個現象,其實這個現象就是一個結果,然后我們去追究它形成這個現象的原因。?????所以佛教探索現象的關系,跟科學探索因果關系,我覺得它是一致的!只不過一個主要是面對著物質世界,另一個是更多面對著社會和人的精神世界。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---樓宇烈---
查看詳情
燒香拜佛到底有沒有用?看完你就明白了
燒香拜佛到底有沒有用?看完你就明白了
倫理?道德??因果責任拜佛究竟有沒有用?許多信眾對此深感疑惑。許多人拜了多年佛、燒了多年香,應該也是個非常虔誠的信眾了??墒且灿胁簧偃速|疑,覺得信佛之后自己的命運并沒有得到多大的改善。?于是信仰開始動搖。如此迷惑學佛,只會越來越愚癡。表面親近三寶,實則離佛菩薩越來越遠。?燒香拜佛到底有沒有用?相信看完這篇文章后,大家能有所受益。?首先,我們要明白的是,佛教不是迷信,不是迷信佛菩薩的神通,認為佛菩薩可以幫你做出違背常理之事,這都是妄想。?信佛,是相信佛菩薩的智慧,更是深信因果。?燒香,不是為佛菩薩燒香,佛菩薩不缺你的那炷香,更不會因此而區別對待眾生。?而拜佛,不是彎下身體,而是放下傲慢。?世人若以功利心、急功近利心求佛、“臨時抱佛腳”,都是自欺欺人。佛教從來都不是世人逃避現實的避難之地,而世人往往曲解。下意識地認為出家就是想不開,燒香拜佛就是迷信。是不是迷信,關鍵要看這個人的內心。?心若迷惑,盲目相信,就是迷信。?如果一個人心中有正知正念正覺,那么燒香拜佛就是錦上添花、廣增功德。?我們在佛前做任何供養,都應明白它的真實意義,而不是盲目地跟風、人云亦云。?佛教不是世俗交易,不是你香燒得越高、越大、越多,佛菩薩就會最先加持你。?佛法之根本在于“因果”,你的人生命運、你的福禍,不是佛菩薩能決定和改變的,你自己種什么因、得什么果,佛菩薩神通再大,也敵不過你自己的因果啊。?你未曾布施福報之因,未曾積累善業,你跑到佛菩薩前祈求,這不是癡心妄想嗎??“萬法皆空,因果不空”,命運的真相是因果,福報求不來,福禍皆自召。?“萬般皆苦,只可自渡”,不要再問為何佛菩薩不靈。你應當反思自己:誦了十年經,未曾布施人;念了十年咒,未踐半句行;燒了十年香,未消嗔恨心;拜了十年佛,未拜父母親;放了十年生,未減腥與葷;磕了十年頭,未感一人恩;再修億萬年,還是愚癡人。?無論你信佛信得多真誠多深,若你自身德行不改、惡念惡習不改,你就是抱佛的大腿,整天守在佛菩薩像前,又有何用呢?真正的佛菩薩是我們內心的善良,心中有佛、佛無處不在。?就如我們常說的那句話:舉頭三尺有神明。我們恭敬佛菩薩,敬畏因果,是我們對善的皈依。人要真正改善命運,靠的不是外在所謂神秘力量,而是自己。?有一人到寺院里滿腹怨氣,覺得自己信仰觀音菩薩多年,然而菩薩卻從未示現幫助自己,于是惱恨不易,覺得拜佛無用。?老和尚見狀開示道:求人不如求己,真正能改善自己命運的人,是人自己,而不是菩薩。唯有自己,了解自己的缺失,借由謙恭禮敬觀音菩薩,洗滌信者內心的善念,再經由這一念善良的本性,修正自己錯誤的行為。?人因一時的迷惑,在利欲熏心之下,犯下罪行,可終究會嘗下牢獄的苦果。種什么因得什么果,這是千古不變的定律,切莫自欺欺人。?佛菩薩是指引我們走向光明解脫大道的引路人,而你自己的人生之路要靠自己。?深信因果、不迷不惑,“一切福田,不離方寸;從心而覓,感無不通”,真正離佛菩薩最近之人,不是那些整日佛前磕頭、把香爐點的煙熏火燎的愚信之人,而是真正踐行菩薩道、心善慈悲之人。?知恩報恩孝親尊師?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行有不得反求諸己?已所不欲勿施于人
查看詳情
一花開五葉,結果自然成|農歷十月初五,恭迎達摩祖師圣誕 !
一花開五葉,結果自然成|農歷十月初五,恭迎達摩祖師圣誕 !
倫理道德因果責任2020年11月19日,農歷十月初五,是菩提達摩祖師圣誕日!?達摩祖師,原印度人,原名菩提多羅,后改名菩提達摩,自稱佛傳禪宗第二十八祖,為中國禪宗的始祖,故中國的禪宗又稱達摩宗,主要宣揚二入四行禪法,達摩祖師的思想,對中華文化起了很大的影響。菩提達摩(英文:Bodhidharma;?~536,另說532、528)通稱達摩,又稱初祖達摩或初祖菩提達摩,是大乘佛教中國禪宗的始祖。他生于南天竺(印度),剎帝利種姓,傳說他是南天竺國香至王的第三子,出家后傾心大乘佛法,出家后從般若多羅大師。?禪宗六代祖師圖電影《達摩祖師傳》??南朝梁·普通年中(520~526,一說南朝宋末),他自印度航海來到廣州,從這里北行至北魏,到處以禪法教人。據說他在洛陽看見永寧寺寶塔建筑的精美,自言年已一百五十歲,歷游各國都不曾見過,于是“口唱南無,合掌連日”(《洛陽伽藍記》卷一)。?他的名字原本叫菩提多羅,成年之后依照習俗更名為達摩多羅,是印度禪宗第二十七代祖師般若多尊者的大弟子,成為印度禪宗第二十八代祖師。菩提達摩自小就聰明過人,因為香至王對佛法十分虔誠,因此從小菩提達摩就能夠遍覽佛經,而且在交談中會有精辟的見解。般若多尊者在游歷天竺國時,一路弘揚佛法教化眾生。菩提達摩被般若多尊者普度眾生的理想,以及豐富的佛學智慧所吸引,就拜在般若多尊者的門下,成為禪宗的門徒,而且發愿要將當時印度分裂的佛法思想統一起來,使佛法在印度重新振興。?后來菩提達摩繼承了師父的衣缽,在天竺國內弘揚佛法。有一天,他聽到自己的侄子,繼承南天竺王位的異見王,為了自己的國家不受外邦的欺凌,要采取禁止信仰的法令。于是,菩提達摩便派弟子婆羅提前往勸諫,波羅提不辱師命,成功地扭轉了異見王的禁教政策,并且使異見王成為虔誠的佛教徒。?達摩至中國后,成為求那跋陀羅的弟子,屬于南天竺一乘宗(又稱楞伽宗)。求那跋陀羅(Gunabhadra),義譯為功德賢,中天竺人。于南朝宋元嘉二十年(公元443年)譯出《楞伽阿跋多羅寶經》四卷。后菩提達摩以此四卷本《楞伽經》傳授徒眾。傳播禪宗?達摩在中國始傳禪宗,“直指人心,見性成佛,不立文字,教外別傳”。佛陀拈花微笑,迦葉會意,被認為是禪宗的開始。不立文字的意思是禪是脫離文字的,語言和文字只是描述萬事萬物的代號而已。這也是為什么慧能大字不認識一個,但是卻通曉佛經的原因,只要明心見性,了解自己的心性,就可以成佛。?經二祖慧可,三祖僧璨、四祖道信、五祖弘忍、六祖慧能等大力弘揚,終于一花五葉,盛開秘苑,成為中國佛教最大宗門,后人便尊達摩為中國禪宗初祖,尊少林寺為中國禪宗祖庭。葬身之處?據清朝和民國的《陜州志》記載,佛教于東漢永平十年(公元67年)傳入陜州時,就修建了空相寺,距今已1900多年,是與中國第一古剎白馬寺同一時期的佛門圣地??障嗨率嵌U宗初祖菩提達摩的葬地,它以達摩舍身求法、開創佛教禪宗而聞名天下。?據史籍記載,達摩初祖在少林寺傳法慧可之后,即到熊耳山下的定林寺傳法5年,于梁武帝大同二年,公元536年十二月圓寂,終年一百五十歲。?眾僧徒悲痛之極,依佛禮將初祖大師葬于定林寺內,并修建了達摩靈塔和達摩殿。梁武帝蕭衍親自撰寫了"南朝菩提達摩大師頌并序"的碑文,以示對達摩大師創立禪宗的紀念。?后來東魏使臣于元象元年自西域取經返回途中,遇見達摩大師杖挑只履西歸,立即報于皇帝。?皇帝聞之,命人挖開達摩墓葬,只見只履空棺,方知大師已脫化成佛,遂將定林寺更名為"空相寺"。所傳弟子?達摩的弟子有慧可、道育、僧(一作”道“)副和曇林等。?道育,一作慧育,他和慧可一同親事達摩四、五年,是達摩最初及門弟子之一。他從達摩學了禪法,專重個人內心修持而少對人講說。他的事跡已不明,只有《景德傳燈錄》卷三等記達摩臨終時自許慧可得髓、道育得骨、尼總持得肉、道副(即僧副)得皮的傳說,可以想見其禪學程度之一斑。?僧副,俗姓王,太原祁縣人,是達摩剃度的弟子。南齊·建武(494~497)年間住鐘山(今南京)定林下寺。他忻慕岷嶺峨眉的勝景,趁蕭淵藻出鎮蜀部(今四川)時隨從入蜀,因而使禪法流行四川。后來又回金陵(今南京),普通五年(524)寂于金陵開善寺,年六十一歲。曇林自稱是達摩的弟子,曾記錄過達摩的‘二入四行說’?!椿劭蓚鳌抵蟹Q他為林法師。北魏·永平元年至東魏·武定元年(508~543)之間,他在洛陽和鄴都參與譯經事業,在菩提流支、佛陀扇多、瞿曇般若流支、毗目智仙等譯場任筆受,是當時參加譯經的重要人物。他博學善講,在鄴都常講《勝鬘經》。周武滅法期間,他與慧可共同護持經典,被砍掉一臂,人稱‘無臂林’。曇林早年雖曾親近達摩,但他以禪法與義學并重,因此后世所傳達摩臨終對在側弟子們分別印可得皮、肉、骨、髓的說法,沒有提及曇林。曇林在傳承達摩禪法上所記的《略辨大乘入道四行(觀)》于中國禪學史上留下了不朽的業績。
查看詳情
世上沒有白念的佛,每一聲都有功德!
世上沒有白念的佛,每一聲都有功德!
倫理道德???因果?責任為什么要念佛??但凡不是圣人,只要起心動念,就會造業。無量劫以來,我們造過的罪業無量無邊,可以這說:我們都是“罪人”。?但是,別怕!佛說過“念佛一聲,罪滅河沙”,你有再大的罪業,只要念佛,那就有救!由此可見,念佛功德無量。?為什么要念佛?有人說,念佛就是為了往生,這本是沒錯,是最大的功德,也是我們的目標。不過,除了求生極樂,乃至于今生今世,只要念佛,就能獲得功德利益。?下面,茲將念佛“現世利益”列舉一二:?晝夜常得諸天大力神將。并諸眷屬。隱形守護。常得二十五大菩薩。如觀世音等。及一切菩薩。常隨守護。常為諸佛晝夜護念。阿彌陀佛常放光明攝受此人。一切惡鬼若夜叉羅剎皆不能害。一切毒蛇毒龍毒藥悉不能害。一切火難。水難冤賊。刀箭牢獄。杻械橫死。枉死悉皆不受。先所作罪。皆悉消滅。所殺冤命。彼蒙解脫。更無執對。夜夢正直?;驈蛪粢姲浲臃?。勝妙色像。心常歡喜。顏色光澤。氣力充盛。所作吉利。常為一切世間人民。恭敬供養。歡喜禮拜。猶如敬佛。命終之時。心無怖畏正念現前。得見阿彌陀佛。及諸菩薩圣眾。手持金臺。接引往生西方凈土。盡未來際。受勝妙樂。?念佛的威力就是這么大!所以我常說:世間最珍貴的音聲,莫過一句“南無阿彌陀佛”!念佛功德,不可思議?有一次,印光大師與一位法師在散步,遇上一位小孩向他們乞討。?大師說:“你念一句南無阿彌陀佛,給你一文錢,念十句給十文!”孩子不念。?大師掏出錢袋,說:“這里有四百文錢,你盡管念,這些錢給完為止?!焙⒆舆€是不念。?眼睜睜看著一袋錢,卻怎么也念不出一句佛,孩子哭了起來。大師仰天長嘆,給了他一文錢,搖頭離去。?路上,同行的法師對印光大師說:“這孩子太缺善根了!要知道念一句佛號,利益殊勝,哪怕只為騙錢念佛,也能種下大善根啊?!?印祖笑著說:“雖然他不肯念,但能聽到,也種下了成佛的種子,生生世世伴隨著他,成為入道得度的因緣啊?!?“佛在世時,有位老人求出家,五百羅漢都說他無善根,不能出家。佛說,此人無量劫前遇到老虎追逼,情急之下,念了一聲南無佛,如今善根成熟,將得度成道?!?聽見一句佛號尚且有莫大的功德,念佛???真是不可思議??!如何念佛??“念佛功德這么殊勝,我也要念佛!?一句佛號雖然簡單,但要念得好就是另外一回事了??蓜e以念佛就是動動嘴就可以了,念佛也是有講究的。?那念佛,究竟該怎么念呢,印光大師這樣開示:?念佛之人,當恭敬至誠,字字句句,心里念得清清楚楚,口里念得清清楚楚。果能如是,縱不能完全了無妄念,然亦不至過甚。多有只圖快圖多,隨口滑讀,故無效也。若能攝心,方可謂為真念佛人。?除此之外,印光大師還有一個終極念佛秘訣——“印祖十念法”,具體方法是:?所謂十念法,即從第一句到第十句,第十句念完后,再從第一句念到第十句,不可二十、三十地念。?念一句佛,心里知道一句,一邊念一邊記,出聲、默念都可以,但不可以掐念珠(掐念珠易分心神),只憑心記。?如果十句一氣念下來較困難,可從一到五,從六到十。如果還是覺得費力,可從一到三,從四到六,從七到十分作三口氣念(強烈推薦這種“三三四”法)。?十念法的重點在于“念得清楚,記得清楚,聽得清楚”,(每個字都要念的清楚,聽的清楚)妄念無處落腳,這樣一心不亂的境界,時間長了就可以自得了。人人可念佛?初入佛門,或未皈依三寶的人,對念佛往往會有種種疑問和顧慮。比如:?▌不吃素,可以念佛嗎?有功德嗎??印光大師說:佛以慈悲為本,汝既吃肉,即無慈悲之心。此語乃為汝真實修行者說。若泛泛悠悠之人,雖不吃素,亦可念佛。非吃葷者,就念不得佛,不可不知。按理宜凈素。雖勢難即凈,但宜少食。即食,亦當存一憐憫度脫之心。非吃葷人念不得佛也。?也就是說,念佛并非佛弟子的專利,而是人人皆可念佛,人人都能去極樂。這正體現了佛法的平等,念佛法門的偉大之處。?▌身、口、意三業未凈,念佛有沒有功德??印光大師說:則從此以后,當兢兢自守,凡有不好的念頭一起,即便生大慚愧,猶如裸露于稠人廣眾之中,慚愧欲死。如此久久,則壞念頭自然不起矣。意業一凈,身口亦隨之而凈。三業清凈,念佛名號,其功德便廣大莫名矣。然三業未凈,尤當志誠念佛,以求其清凈。切不可錯會,謂三業不凈,念佛無功德也。?翻譯過來,意思就是:念佛正是為了對治三業,經過長久修習,三業自然會清凈,三業清凈就是最大的功德。千萬不可以錯誤理解,認為三業不清凈,念佛就沒有功德。結語?學佛,就是學佛的心,也就是用清凈心去禮佛、念佛、誦經...?清凈心怎么來的呢?就是靠佛號的攝受。擁有清凈心,你念佛得十分利益;?而就算清凈心還沒有顯現,只要你有念佛,至少也會得二分利益,有朝一日,清凈心自然顯露。?因此,念佛貴在有恒心,不要因為任何障礙退失了道心。請記?。菏郎蠜]有白念的佛,每一聲都有功德!
查看詳情
拜佛的十大功德,念佛的五種妙處!
拜佛的十大功德,念佛的五種妙處!
發布時間 : 2020-11-26 23:34:00
倫理?道德??因果責任拜佛的十功德:?一、得妙音色:若多拜佛,相貌也會轉變為好,音聲和身體都會莊嚴起來。二、出言人信:拜佛若專心誠懇,培植威德,說話自然會得到別人的信服和尊敬。三、處眾無畏:拜佛精進,身體不倦,心不散亂,何處何地,無有畏懼,儀態安詳。四、眾人親近:拜佛用功的人,無論身在何處,總有許多人親近、恭敬、供養。五、天人護持:拜佛之人,天龍八部常在左右擁護,不讓邪魔外道及一切不好的人與事物接近他,事事如意。六、諸佛護念:拜佛誠心,諸佛菩薩都會護念,加持其人,智慧如海。七、具足威勢:拜佛具大威德莊嚴。(勢是有威望、地位的意思,具有勢的人自然令眾人心生信服、恭敬。)人格尊貴,必受人仰敬。八、有大福德:拜佛的人,福德因緣自然而來,不求而得,諸事如意吉祥。九、臨終往生:拜佛之人,不單今生安樂受用,臨命終時,得往生西方極樂世界。十、速證涅槃:往生極樂國土,花開見佛,速證無生法忍。?大家都知道一句話,說:“念佛一聲,福積無量,禮佛一拜,罪滅河沙”。六道苦眾,皆是受報而生。我們來世間為人,就是來受報的,受自己前世造作的福報或是惡報,一切苦樂皆不出此二者。福報大的人自然吃穿受用自在,所求如意,反之亦然。惡報多的人,自然衣食不周,所求不得,百逆橫生。反之亦然。?佛以四種方便度人,一、相貌二、身行三、傳法四、名號。所以,觀佛莊嚴的相貌、學習佛的身教、依從佛的法度、稱念佛的名號,皆可得福得度。所以禮佛時我們應收心攝念,觀瞻佛的端嚴相貌,想佛的身教,依佛的法度,稱佛的名號,一心禮拜佛像。我們以誠心禮佛,即可滅罪得福,這樣善增惡減,福長罪消,自可改變境遇,所處安泰自在。?阿彌陀佛又稱十二光佛,十二種名號皆有不同功用,其【無對光佛】的名號,可滅苦因,消除我們歷劫來所造作的苦因,因既消,果亦不受。其【炎王光佛】的名號,可滅苦果。積薪千年,一朝燃盡。炎王既是火王,以火王無邊炙火盡滅罪薪苦果。禮阿彌陀佛一佛,既是禮十方三世諸佛,禮一切諸佛菩薩時,亦可一拜一稱南無阿彌陀佛。?既知拜佛的功德利益是這么的殊勝這么大,我們就應當行精進,收心攝念,恭敬拜佛。根據自己的時間方便,每日可恭敬禮佛三拜、十拜、三十拜、五十拜、一百拜、一百零八拜、三百拜、五百拜或是一千拜、壹仟零捌拾拜(大概需時三個小時)等。今生不但可得無量功德利益,臨終之時亦得往生安樂國。念佛的五種妙處:世人以為“阿彌陀佛”只是一句普通的口號,殊不知“阿彌陀佛”,這句佛名,是萬種功德的結晶,具有不可思議的大威神力。它是生死苦海中的慈航,是漫漫長夜里的明燈。念佛有五種妙處,這些都是釋迦牟尼佛在佛經上親口開示的,佛無妄語!?1、常得一切天神隱形守護。?天道中的一切天神,都尊重佛法,看到念佛人都歡喜贊嘆,冥冥中加以保護。因此,念佛的人,不求消災免難,自然消災免難;不求家庭平安,家庭自然平安。這對念佛的人說,不過是現世獲得的小利益。對天神說,也是積累功德,雙方均有利益。?2、常得一切菩薩常隨守護。?菩薩的任務,就是上求佛道,下化眾生。所以時常分身無量,游化十方,普度有緣。念佛眾生和諸佛菩薩有緣,眾生在生死苦海中,一心稱名,是向佛菩薩發出的呼救聲。?所以古德說:“生死海中,念佛第一”。稱名求救是因,菩薩尋聲救苦是緣,因緣和合,感應道交,自然逄兇化吉,離苦得樂,這就是果。?古今以來,許多有緣眾生,由于遭受厄運苦惱而稱名號,由于稱念名號而轉危為安,也由于獲得念佛的利益,而生信發愿,求生凈土,見佛聞法?!跋纫杂礌?,后令入佛智”這是菩薩化度眾生的善巧方便。3、常得諸佛晝夜護念,阿彌陀佛常放光明,攝受此人。?常得諸佛護念:護,保護;念,惦念?!栋浲咏洝氛f:“是諸善男子、善女人,皆為一切諸佛之所護念,皆得不退轉于阿褥多羅三藐三菩提”。念佛的人,受到一切諸佛的保護和惦念,由于諸佛保護和惦念的力量不可思議,所以他們修行的心,能永不退轉,直至佛的智慧——阿褥多羅三藐三菩提。?照這樣說,就算這一世不能往生極樂世界,但既已種下善根,就不會退轉,一定有一天會往生凈土,見佛聞法。?阿彌陀佛放光攝受:阿彌陀佛,又號無量光佛。佛的智慧之光,橫遍十方,超越空間。佛的光明比太陽的光大千億倍,太陽的光,一道墻便隔斷了。佛的光明無所不照,任何東西也阻隔不了。?“阿彌陀”是無量光壽,是佛的法身,也就是人人本具的佛性。念佛的人,業障消除,身心清凈;心頭清凈,即心是佛。也就是“妄去真顯”的道理。4、念佛之人,有四十里光明燭身,一切惡鬼,皆不能害;一切蛇龍毒藥,悉皆不受。?人人本具的常住真心,像一面大圓鏡,能照天照地,具有無量光明。但被多生塵垢蒙蔽,晦暗無光。一句佛號,是消除妄念的凈化劑,妄念消除,心光顯露,身放光明可達四十里之遠。這是真實不虛的。?5、水火冤賊,刀箭牢獄,橫死枉生,悉皆不受。?五濁惡世的眾生,種種厄難苦惱,層出不窮。這里列舉水災、火災、冤對、強盜、槍炮、牢獄以及遭受橫禍冤屈而死或枉墮惡道等。其實,災難遠不止此,不過舉這些作為代表罷了。?貪、嗔、癡三毒是萬惡的根本,是災難的根源。念佛的人,念念清除三毒,消除煩惱,不求消災免難,自然消災免難于無形。平時能一心稱名念佛,到緊急關頭,我們自性中的彌陀,自會救護彌陀心中的眾生,而使逢兇化吉。?如果平時不念佛,到災難臨頭時,內心恐慌張惶,六神無主,很難想起念佛。還有,念佛的秘訣就是至誠恭敬。印光大師說:“有一分恭敬,則消一分罪業,增一分?;?;有十分恭敬,則消十分罪業,增十分?;??!北仨毨斡?!?如上五種利益,經文具載,乃佛金口之所宣也。既是現生、來世皆有利益,但當精進,勿用懷疑!
查看詳情
何為“菩提薩埵”?
何為“菩提薩埵”?
發布時間 : 2020-11-26 23:30:00
倫理?道德?因果?責任??“菩提薩埵”是梵語音譯,略稱“菩薩”。?????在姚秦以前,也即鳩摩羅什大師之前的翻譯,一般都稱為舊譯,翻譯為“大道心眾生”或者叫“道眾生”?!捌刑帷笔恰暗馈钡囊馑?,“薩埵”是“眾生”的意思,合起來是“求道之大心人”,凡是求涅槃之道、求佛道的發了大心的人,即為菩薩。從這一個層面來看,以大道心來成就眾生的修行人,都可以稱為菩薩,這是舊譯的范疇。???新譯階段,“菩提”翻譯為“覺”,由此“菩薩”最終翻譯成“覺有情”或者“大覺有情”?!捌刑帷笔欠鸬赖囊粋€名稱,“薩埵”在梵語里是眾生的意思,從新譯的層面是“上求佛道,下化眾生”,生起這種大愿心的人,才能算是菩薩。???????從“覺”和“有情”來看,“覺”是和我們的智慧相應的,因為有了智慧,才能夠覺悟,才能夠斷除煩惱,才能夠了脫生死,進而要讓一切有情眾生也跟隨我們邁入覺悟的大路,這就是“悲”,慈悲的象征。所以從“覺有情”翻譯來看,它本身便是具備了“悲智雙運”的一個過程。?《華嚴經大疏鈔》第一卷里對“菩提薩埵”有三重解釋:第一,“菩提是所求佛果,薩埵是所化眾生”。站在修行者本位上來說,每一個修行者所追求的不外乎都是了生死、得涅槃,最終證得佛果。得佛果,成就圣位之后,就要度化眾生。從修行者角度而言,“菩提薩埵”是悲智結合的一個合稱。佛果與眾生都是修行者悲智所緣之境,從所緣境而立名為菩薩。從這個角度看,完完全全是自己之外,又可以去求一個佛果,又可以去度化眾生。第二,“菩提是所求果,薩埵是能求人”?!捌刑帷焙颓懊嬉粯?,是我們所追求的目標,也即成就佛果?!八_埵”解釋為“能求之人”,薩埵是眾生的意思。其實我們自己在求佛果這個當下,表示我們還沒有證到佛果,從這一個角度,我們自己現在還在眾生的范疇,所以我們也是薩埵的一部分,我們也是能求之人。第一點全部是講所得,而第二點是有能也有所,從能所相合的這一個層面而言叫菩薩。第三,薩埵又翻譯成“勇猛”的意思。勇猛地去追求大菩提之道,這種人叫菩薩,完全回歸到自身,因為菩薩要“上求佛果,下化眾生”,最終得益更大的其實是自己。你在度化眾生的時候,眾生能夠接受多少,那得看眾生的根器,得看他的善根,但最大的收獲還是歸到自身。所以凡是勇猛去求佛果的修行人都稱為菩薩。????從功用上來說,勇猛去追求菩提道的人,最終所得到的利益是最多的。很多時候在利他的同時,恰恰也在自利。這兩者從事相上來說是分開的,實際上他本身是一不是二,沒有分別。拿簡單的布施來說,表面上看,是把我們的財物等等給了人家,實際上獲得最大利益的還是自己,因為憑著布施的因,當來的話,可以感召富貴的果。其次在布施的當下,我們克服了自己的貪心,降服了自己的煩惱,終究得利益最大的還是自己。
查看詳情
上一頁
1

電話:

0754-83862723

總公司 生產基地:廣東新通達鋼管廠有限公司
地址:廣東省汕頭市潮陽區環市東路
電話:
0754-83862723
傳真:0754-83868836
手機:1
3923935028  13889955568

郵箱:2981882542@qq.com 
          3159257094@qq.com
Q Q:2981882542   3159257094

網址:www.amusewind.com;新通達.中國

阿里巴巴:https://shop282ft00s64215.1688.com/

廣東新通達鋼管廠有限公司

訂閱號

廣東新通達鋼管廠有限公司

服務號

廣東新通達鋼管廠有限公司

客服微信號

廣東新通達鋼管廠有限公司

客服微信號

在線客服
客服熱線
0754-83862723 0754-83862723
服務時間:
8:00 - 18:00
客服組:
在線客服
QQ:
廣東新通達鋼管廠有限公司

訂閱號

廣東新通達鋼管廠有限公司

服務號

Copyright ? 2020  廣東新通達鋼管廠有限公司

網站建設:中企動力汕頭   粵ICP備05072859

无码av永久免费专区无毒